【蝶恋花歌曲】蝶恋花·月皎惊乌栖不定|周邦彦|原文注释|翻译及赏析

来源:恶搞PS 发布时间:2015-05-10 点击:

【www.8382288.com--恶搞PS】

  【作品简介】

 

  《蝶恋花·月皎惊乌栖不定》由周邦彦创作,被选入《宋词三百首》。这首词吟咏失恋伤情。抒情主人公是一位男性。先写心中幽怨无法排遣。“妙手能解连环”,写对方轻易弃情,“妙手”二字颇有讽刺之意。“风散”、“雾轻”二句仍写对方薄情轻情。“燕子楼”,“弦索”与眼前的红芍药花,都是两情相悦的见证,而今睹之,更令人神伤。下阕由“移根换叶”杜若渐生,状写主人公一种微茫的希望。“舟依岸曲,人在天角”假想对方飘泊情景,割不断相思情。但“漫记得”以下四句又转为彻底绝望,但“水驿春回”又作陡转,情丝难断。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《宋词三百首》专栏。

 

  【原文】

 

  《蝶恋花·月皎惊乌栖不定》

 

  作者:周邦彦

 

  月皎惊乌栖不定,

 

  更漏将残,

 

  轣(lǐ)辘牵金井。。

 

  唤起两眸清炯炯,

 

  泪花落枕红棉冷。

 

  执手霜风吹鬓影,

 

  去意徊徨,

 

  别语愁难听。

 

  楼上阑干横斗柄,

 

  露寒人远鸡相应。

 

  【注释】

 

  1. 辘轳:井上的汲水器。

 

  2、清炯炯:清明发亮。

 

  3、阑干:横斜的样子。

 

  4. 金井:井的美称。

 

  5、月皎:月色洁白光明。《诗经·陈·月出》:“月出皎兮。”

 

  6、更漏:即刻漏,古代记时器。

 

  7、眸:眼珠。

 

  8、炯炯:明亮。

 

  9、徊徨:徘徊、彷惶的意思。

 

  10. 斗柄:北斗七星的第五至第七的三颗星象古代酌酒所用的斗把,叫做斗柄。

 

  【译文】

 

  月光皎洁明亮,乌鸦的叫声不停。更漏已经要没有了,屋外摇动轳辘在井里汲水的声音传进房间。这声音使女子的神情更加忧愁,一双美丽明亮的眼睛流下泪水,她一夜来眼泪一直流个不停,连枕中的红绵湿透了。两人手拉着手来到庭院,任霜风吹着她的头发。离别的双方难舍难分,告别的话儿听得让人落泪断肠。楼上星光正明亮,北斗星横在夜空。天色渐明,远处传来鸡叫,仿佛催人分别。

 

  【讲解】

 

  这是一首写别情的词。抒写离情别绪是词中常见的题材,然这首词却写得与众不同,别具一格。

 

  词作上片写离别前之情景。开首三句自成一段,表现由深夜到天将晓这一段时间的进程。“月皎惊乌栖不定”,写的是深夜,月光皎洁明亮,栖乌误以为天亮而惊起噪动。这是从听觉和视觉,主要是听觉(着重在乌啼,不在月色)方面的感受概括出来的,暗示即将动身上路者整夜不曾合眼。“更漏将残,辘牵金井”,时间在推移,更残漏尽,天色将明,井边响起了辘声,已有人汲水了。这纯是从听觉方面来写。“辘”,应作“辘轳”,井上用来拉吊桶的滑车。“金井”,施有雕栏之井,诗词中多用为井的美称。这三句写从深夜到曙色欲破之景况,均由离人于枕上听得,为下文“唤起”作铺垫。梁费昶《行路难》诗有“唯闻哑哑城上乌,玉阑金井牵辘轳。”唤起两眸清炯炯,泪花落枕红棉冷”,“唤起”,既是前三句不同声响造成的后果,又是时间推移的必然进程。即离别的时刻到来了。“两眸清炯炯”,形容一夜未睡熟的情景,如睡熟则应为“朦胧”;又是离别在即时情绪紧张的情景。“炯炯”,是说泪珠发光,联系下句中“泪花”二字,可见这双眼睛已被泪水洗过,“唤起”以后,仍带有泪花,故一望而“清”,再望而“炯炯”。明王世贞评此两句曰:“其形容睡起之妙,真能动人”(《艺苑卮言》)。此外,这里还暗中交待这位女子之美貌,“眼如秋水”,烘托出伤别的气氛。至于“红棉冷”,则暗示她同样一夜不曾睡稳,泪水已将枕芯湿透,连“红棉”都感到心寒意冷了。

 

  词作下片写别时及别后之情景。首三句写门外分别时依依难舍之情状,“执手霜风吹鬓影。去意徊徨,别语愁难听。”“霜风吹鬓影”,这句写实,表现出临别仓促和极度悲伤,来不及也无心情梳妆打扮的情态,极其生动传神,在行人心中刻印下别前最深刻之印象。“霜风”吹拂,鬓发散乱,更增添了暗淡凄凉的气氛。“徊徨”,即“徘徊”,“去意徊徨”,表明行人几度要走,几度却又转回;此外,又表现行人心绪不宁,“彷徨”无主之状。“难听”,不是不好听,而是由于过分难过,即使要想互诉离愁别绪的话语,也听不下去。结末二句,写别后之景象:“楼上阑干横斗柄,露寒人远鸡相应。”前句写空闺,后句写旷野,一笔而两面俱到。闺中人天涯之思,行人留恋之情,均不是用言语所能说尽的,故以景结束全词,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。“阑干”,横斜貌。乐府《善哉行》:“月落参横,北斗阑干。”“横斗柄”,北斗星柄横斜低移,指天亮时分。

 

  全词将别前、别时及别后之情景,都一一写到,画出一幅幅连续性的画面。词中没有盛情的直接抒发,各句之间也很少有连结性的词语,而主要是靠所描绘的不同画面,并配以不同的声响,形象地体现出时间的推移、场景的变换、人物的表情与动作的贯串,充分地表现出难舍难分的离情别绪。词作还特别精心刻画某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,如惊乌、更漏、辘等;着意提炼一些动词与形容词,如栖、牵、唤、吹、冷等,增强了词的表现力,烘托出浓厚的时代气息与环境气氛。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《宋词三百首》专栏。

 

  【赏析】

 

  这首词巧妙点化前人佳句,竟创出一种别样的意味。起首三句由离人枕上所离,写曙色欲破之景,妙在从听觉得之月皎为乌栖不定之原因,一个“惊”字,动态毕现,着重仍在乌啼,不在月色。此句亦为下文“唤起两眸”张本。总此三句:乌啼、残漏、辘轳,皆惊梦之声。下两句实写枕上别情。“唤起”一句将凄婉之情怀,惊怯之意态曲曲绘出。从这个地方可以看出,作者写离别之细腻熨贴。此句实写乍闻声而惊醒。乍醒之眼反曰“清炯炯”原因何在呢?若夜来甜睡早被惊觉,则惺忪乃是意态之当然;今既写离人,此处妙在言近旨远,明写的是黎明枕上,而实已包孕一夜之凄迷情况。只一句,个中人之别恨已呼之欲出。“泪花”一句另起一层,与“唤起”非一事。红绵为装枕之物,若疏疏热泪当不至湿及枕内之红绵,更不至于冷。今既曰“红绵冷”,则画别场面之凄切,可想而知。故“唤起”一句为乍醒,“泪花”一句为将起。两句中又包孕无数之别情在内。离人至此,虽欲恋此枕衾,却又不得不起而就道。“执手”三句为过片,写室外送行,“楼上”两句由庭除而途路,写行人远离之后的境况。

 

  上片委婉纡徐,下片飘忽骏快,写“将别”时留恋,“别”时匆促,运笔与意。末二句上写空闺,下写野景,一笔而两面俱彻,闺中人天涯之思脉相谐,情词相称。

 

  【点评】

 

  这首词写秋天清晨送别情人的情绪。上片全从送行人枕边感受着墨,表明别前心神不定,入睡不熟。“唤起”二句写浅睡假寐被唤起,不是睡眼惺忪,却是满眼晶莹,由于一夜辗转反侧,以致泪湿红绵中,别前之情凄切。下片写临别及别后景况。“执手霜风”,“执手相看泪眼”已够伤心了,再加上凄凄的秋风催行。“去意”、“别语”云云则临别千般叮咛,万般依恋尽在其中。末以送行人回房之孤独清冷收结。情人已远,村鸡报晓,闺房清寒,一派离索。全词写别,层次井然,抒写曲折缠绵,委婉动人,读后令人意想绵绵。

 

  【欣赏】

 

  本词写一对情侣清晨依依惜别的深情,取材典型。“唤起两眸清炯炯”一句状写女子之情。或曰“唤起”是从梦中唤醒,非也。这里的“唤起”有惊起的意思。因女子本未睡,只是泪眼凄迷罢了。好最怕天亮,而居然有乌鸦噪动之声,尤其是有人起来汲水了,天不就要亮了吗?故“两眸清炯炯”,更证明这一点。这句暗示泪花流得多,时间之长,几乎全夜中都在不断流泪,故枕中的红棉才能冷。此乃细微之处,不可不察。下片写离别之景,最后两句意境颇佳,声情并茂。唤起两眸清炯炯,泪花落枕红绵冷。“唤起”是从梦中唤醒,非也。这也的“唤起”有惊起的意思。因女子本来睡,只是泪眼凄迷罢了。她最怕天亮,而居然有鸟鸦噪动之声,尤其是有人起来汲水了,天不就要亮了吗?故“两眸清炯炯”,试想从梦中惊醒,如何能“清炯炯”乎?下句“泪花落枕红绵冷”,更证明这一点。这句暗示泪花流得多,时间之长,几乎全夜中都在不断流泪。故枕中的红绵才能冷。此乃细微之处,不可不察。全词通过时间推移,景物的变化和生动的细节描写来渲染别情。结构首尾呼应,意脉清晰。描写心理刻画细腻入微,情景相生。

 

  【分析】

 

  此首纯写离情,将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,表达得历历如绘。破晓时别离情状,缠绵悱恻,写情透骨。别恨如此,遂不知早寒九为苦矣。两人执手相别后,惟见北斗横斜,耳边晨鸡唱晓,内心益觉酸楚。篇中没有感情的直抒,各句之间也很少有连结性词语,所以,词中的离情主要是靠各句所描绘的不同画面,靠人物的表情、动作和演出来完成的。

 

  本词最显著的特点是全篇句句均由不同的画面组成,并配合以不同的声响。正是这一连串的画面与音响的完美组合,才充分表现出难舍难分的离情别绪,形象地体现出时间的推移、场景的变换、人物的表情与动作的贯串。词中还特别注意撷取某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来精心刻画,如“惊乌”、“更漏”、“辘轳”、“霜风”、“鬓影”、“斗柄”、“鸡鸣”等等。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《宋词三百首》专栏。

 

  与此同时,作者还特别着意于某些动词与形容词的提炼,如“栖不定”的“栖”字,“牵金井”的“牵”字,“唤起”的“唤”字,还有“吹”、“清”、“冷”等等,这一系列手法综合起来,不仅增强了词的表现力,而且还烘托出浓厚的时代气息与环境氛围,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真实感。

 

  【集评】:

 

  王世贞《艺苑扈言》:美成能作景语,不能作情语;能入丽字,不能入雅字 以故价微劣于柳。然至“唤起两眸清炯炯,泪花落枕红绵冷”。其形容睡起之妙,真能动人。

 

  唐圭璋《唐宋词简释》:此首写送别,景真情真。“月皎”句点明夜深。“更漏”两句,点明将晓。天将晓即须赶路,故不得不唤人起,但被唤之人,猛惊将别,故先眸清,而继之以泪落,落泪至于湿透红绵,则悲伤更甚矣。以次写睡起之情,最为传神。“执手”句,为门外语别时之情景,“风吹鬓影”,写实极生动。“去意”二句,写难分之情亦缠绵。“楼上”两句,则为人去后之景象。斗斜露寒,鸡声四起,而人则去远矣。此作将别前、方别及别后都写得沉着之至。

 

  【作者介绍】

 

  周邦彦(1056-1121)字美成,号清真居士。浙江钱塘(今浙江杭州市)人。北宋词人。少年落魄不羁,后在太学读书,宋神宗时因献《汴京赋》为太学正。哲宗时任庐州教授、知溧水县、国子主簿、秘书省正字。徽宗时仕途较坦荡,先后为校书郎、议礼避榆讨、大晟府提举,为朝廷制礼作乐。晚年知顺昌府和处州、南京鸿庆宫提举。卒,赠宣奉大夫。他精通音律,创制不少新词调,如《拜新月慢》、《荔支香近》、《玲珑四犯》等。现存词二百余篇,多写男女之情和离愁别恨,内容较为单薄,调子很低沉。其词承柳永而多有变化,市井气少而宫廷气多,词风也比柳永更典雅含蓄,且长于铺叙,善于熔铸古人诗句,辞藻华美,音律和谐,具有浑厚、典丽、缜密的特色。如《瑞龙吟》(章台路)、《西河》(佳丽处)等。其写景小词,富有清新俊逸的情调,如《苏幕遮》等。他是大晟词人的代表,是婉约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,开南宋姜夔、张炎一派词风,对后世影响很大。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说:“美成深远之致,不及欧、秦,唯言情体物,穷极工巧,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,但恨创调之才多,创意之才少耳。”生平祥见《宋史》卷四百四十四(列传第二百三),有《片玉词》。

 

本文来源:http://www.8382288.com/egao/47460.html

上一篇:风流子 新绿小池塘_周邦彦风流子·新绿小池塘原文及赏析
下一篇:onethink|【ONET-017】小谷实こじらせ女子校生ペット Vol.001 小谷みのり

Copyright @ 2013 - 2018 说说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

说说大全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