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文英诗词|吴文英齐天乐·烟波桃叶西陵路|原文翻译及赏析

来源:心情说说 发布时间:2015-05-31 点击:

【www.8382288.com--心情说说】

  【作品简介】

 

  《齐天乐·烟波桃叶西陵路》由吴文英创作,被选入《宋词三百首》。这首词的内容是忆恋小妾。上阕写故地重游,昔日“江花”依旧,佳人不在,极尽哀愁。下阕第一句追忆离别情景。“素骨”、“柔葱”,状写佳人的妩媚;“分瓜深意”写二人的亲密无间。“梦不湿行云”写出对佳人的无尽思念。最后以“秋宵”、“乱蛩疏雨”结束,凄凉景衬凄凉情,更增无限凄凉。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《宋词三百首》专栏。

 

  【原文】

 

  《齐天乐·烟波桃叶西陵路》

 

  作者:吴文英

 

  烟波桃叶西陵路①,十年断魂潮尾。古柳重攀,轻鸥骤别,陈迹危亭独倚。凉颸乍起②,渺烟碛飞帆③,暮山横翠。但有江花,共临秋镜照憔悴④。

 

  华堂烛暗送客,眼波回盼处⑤,芳艳流水。素骨凝冰,柔葱蘸雪,犹忆分瓜深意⑥。清尊未洗,梦不湿行云⑦,漫沾残泪。可惜秋宵,乱蛩疏雨里。

 

  【注释】

 

  ①桃叶:晋王献之与爱妾别处,见姜夔《琵琶仙》注。此处泛指渡口。西陵,桥名,亦作“西冷”,在杭州西湖孤山下,桥边有南朝名妓苏小小墓。古乐府《苏小小歌》“郎骑青骢马,妾乘油壁车。何处结同心,西陵松柏下。” 西陵:乐府诗:“何处结同心,西陵松柏下。”桃叶、西陵皆指所思恋之人。

 

  ②凉飔:凉风。

 

  ③烟碛:远处迷濛的沙岸。碛,浅水中沙石或沙洲、沙丘、沙漠。碛:沙洲。

 

  ④但有二句:李璟《摊破浣溪沙》词“菡菡香消翠叶残,西风愁起碧波间,还与容光共憔悴,不堪看。”此用其意。秋境:秋水平如明镜。秋镜:秋水如镜。

 

  ⑤华堂句: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堂上烛灭,主人留髡而送客.......”此用其意,指伊人送走宾客,独留作者。柔葱:喻手指。

 

  ⑥素骨凝冰:用《庄子·逍遥游》句意,见苏轼《洞仙歌》注。

 

  柔葱蘸雪:形容美人白皙纤细的手指。白居易《筝》诗:“双眸剪秋水,十指剥春葱。”

 

  分瓜:段成式诗:“犹怜最小分瓜日。”

 

  ⑦梦不湿行云:化用楚王会巫山神女典。行云:美人。

 

  【翻译】

 

  眼前一片烟波凄迷,我又来到宛如桃叶渡的西陵路上,十年来我总是黯然神伤,天天离魂缥缈就像随着潮汐一样潮涨潮落。现在古老的杨柳又重新攀折,追忆往昔就像轻迅飘忽的鸥鸟一样,骤然相聚却又轻易分别,各居一方。我独自一人倚靠在这高高的亭子上,追寻着往日曾经登临的影迹,细把当年的旧事回想。突然一阵秋风乍起,吹来阵阵凄凉,渺茫的轻烟弥漫在整个沙滩上,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只船帆像鸟儿的翅膀一样,在风中翱翔。暮色苍茫的远山横隔着一道翠碧。只有江岸上的几朵野花,陪伴着我共同对着如镜的秋水,映照出我的面容憔悴。想起当年,晚宴后你送走别的宾客,单独把我留在玉堂。灯烛半熄,清澈明淳的眼波水汪汪,一顾一盼之间显得情深意长。肌肤润泽白皙如冰似雪,白嫩而又纤细的手指宛如嫩葱着了雪霜,还记得你亲自为我分瓜,待我是那样温柔体贴。我们共同用过的酒杯,我不忍心将它冲洗,你从来也不肯来到我的梦乡,尽管我曾多次在梦中把清泪流淌,可惜现在在这样孤单寂寞的秋夜,只有蟋蟀在淅淅沥沥的秋雨中吟和悲唱。

 

  【赏析】

 

  这是一首别后思念之情词。上片写白倚亭时的相思,下片写夜间独处时的怀念。抚今追昔,无限流连。

 

  “烟波”二句,化用王献之《桃叶歌》“桃叶复桃叶,渡江不用楫”,写十年后重游与情人分手的渡口,不胜伤感。“断魂潮尾”,不仅说明了别后怀念之殷,相思之苦,也为下片写十年前相见的情形埋下伏笔,使上下片遥相映带,两两相形。

 

  “古柳”三句,伤今感昔。在亭上聚首,攀柳话别,是当日情形。“骤”、“重”二字,写出了当年别离的匆匆和今日故地重游、独倚危亭时的感慨。

 

  “ 凉颸”以下五句,则写倚亭时所见。先是远眺:凉风天末、急送轻舟掠过水中沙洲,黄昏时远山翠影依稀。“乍”指突然变化, “渺”指烟波浩渺, “烟碛” 指朦胧的沙洲,“飞”指轻舟疾速远逝。“横”字见暮山突出之妙,令人想起李白《送友人》诗“青山横北郭”一句中“横”字的使用。远处山光水色,一片迷濛。再看近处,江面如镜,映花照人。江水映出秋天的花影是憔悴的,人影也同样憔悴。“但有”二句,怜花惜人,借花托人,更见相思憔悴之苦。

 

  下片转入回忆。“华堂”是化用《史记。滑稽列传》淳于髡语:“ 堂上烛灭,主人留髡而送客。”堂上,即本词中的华堂。烛灭,即烛暗。乃追忆初见时的情景:送走别的客人,单独留下自己。回头顾盼,传达出含蓄的柔情蜜意。“芳艳流水”则是对回盼的眼波更为传神的描绘:“流水”,描写出回盼时眼波的流动,“芳艳”则是回盼时留下的美的感受。“芳”是从视觉引起嗅觉的能感,“艳”状眼波的光采;随眼波的传情仿佛感到美人四溢的芳香。

 

  “素骨”三句,写玉腕纤指分瓜时的情景。“素骨凝冰”,从《庄子。逍遥游》“肌肤若冰雪”语意化出,亦即苏轼《洞仙歌》所说“冰肌玉骨”,以状手腕之洁白如玉:“柔葱蘸雪”,即方干《采莲》诗所说的“指剥春葱”,用以描写纤指的洁白,用字凝炼。

 

  以下为秋宵的怀念。不洗清尊,是想留下残酒消愁。“梦不湿行云”二句化用宋玉《高唐赋》巫山神女“旦为朝云,暮为行雨”的话,而语言清雅,多情而不轻佻,表现梦中与情人幽会,未及欢会即风流云散,醒来残泪满沾衣衫的情景。结句写秋宵雨声和窗下蛩声,伴人度过孤独无眠之夜。结句凄凉的景色与凄冷的心境融合而一,增强了怀人这一主题的感染力量。 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《宋词三百首》专栏。

 

  这首词脉络细密,用意尤为绵密。“但有江花”二句、“清尊未洗”三句的炼句,“渺烟碛飞帆”三句、“素骨凝冰”二句的炼字,尤显功力。“眼波回盼处” 二句、“可惜秋宵”二句的写情,既精炼,又空灵,于缜密中见疏放,在梦窗词中为别调。

 

  【讲解】

 

  这首词是重返杭州追思昔日的恋情,怀念旧情人之作。吴文英曾在杭州与一姬人相识,这首词是他重来杭州,回亿当年与歌姬的聚别,怀恋旧情之作。据陈洵《海绡说词》考证,“此与《莺啼序》盖同一年作,彼云十载,此云十年也。”如果真的如书上所说的那样,那么这首词则是为怀念杭州亡妾而作的。

 

  “烟波”二句,借用王献之《桃叶歌》“桃叶复桃叶,渡江不用楫”,写十年后重游与情人分手的渡口,不胜伤感。“断魂潮尾”,不仅说明了别后怀念之殷,相思之苦,也为下片写十年前相见的情形埋下伏笔,使上下片遥相映带,两两相形。

 

  “古柳”三句,伤今感昔。在亭上聚首,攀柳话别,是当日情形。“骤”、“重”二字,写出了当年别离的匆匆和今日故地重游、独倚危亭时的感慨。

 

  “凉颸”以下五句,则写倚亭时所见。先是远眺:凉风天末、急送轻舟掠过水中沙洲,黄昏时远山翠影依稀。“乍”指突然变化,“渺”指烟波浩渺,“烟碛”指朦胧的沙洲,“飞”指轻舟疾速远逝。“横”字见暮山突出之妙,令人想起李白《送友人》诗“青山横北郭”一句中“横”字的使用。远处山光水色,一片迷蒙。再看近处,江面如镜,映花照人。江水映出秋天的花影是憔悴的,人影也同样憔悴。“但有”二句,怜花惜人,借花托人,更见相思憔悴之苦。

 

  上片写作者旧地重游,独自倚亭思念故人的孤苦憔悴之情。下片写夜间独处时对昔日的美好回忆。

 

  “门隔花深”,指所梦旧游之地。当时花径通幽,春意盎然。词人说:不料我去寻访她时,本拟欢聚,却成话别。为什么要离别,词中没有说明。“燕归愁”,仿佛同情人们离别,黯然无语。不写人的伤别,而写惨淡的情境,正是烘云托月的妙笔。前结“玉纤香动小帘约,”则已是即将分手的情景了。伊人纤手分帘,二人相偕出户,彼此留连,不忍分离。“造分携而衔涕,感寂寞而伤神”(江淹《别赋》)。下片是深入刻画这种离别的痛苦。 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《宋词三百首》专栏。

 

  下片是兴、比并用的艺术手法。“落絮无声春堕泪”,兼有两个方面一形象,一是写人,“执手相看泪眼,竟无语凝咽”(柳永《雨霖铃》),写离别时的吞声饮泣。这里略去了。絮花从空中飘落,好象替人无声堕泪,这是写春的堕泪,人亦包含其中。“行云有影月含羞”,和上句相同,也是一个形象体现为两个方面:一是写人,“别君时,忍泪佯低面,含羞半敛眉”(韦庄《女冠子》),是写妇女言别时的形象,以手掩面,主要倒不是含羞,而是为了掩泪,怕增加对方的悲伤。同时也是写自然,行云遮月,地上便有云影,云遮月衬出月含羞。刘熙载说:“词之妙,莫妙于以不言言之,非不言也,寄言也。”(《艺概·词曲概》)此词“落絮”、“行云”一联正是“寄言”。表面是写自然,其实是写情。词人把人的感情移入自然界的“落絮”“行云”当中,造成了人化的然感自然。而大自然的“堕泪”与“含羞”,也正表现了人的离别悲痛的深度,那说是说二人离别,连大自然也深深感动了。这两句把离愁幻化成情天泪海,真乃广深迷离的至美艺术境界。“悲莫悲兮生别离,乐莫乐兮新相知”(《九歌·少司命》),“死别已吞声,生别常恻恻”(杜甫《梦李白》)。这种黯然神伤心折骨惊的离情别绪,怎么能忘怀呢!有所思,故有所梦;有所梦,更生思绪。无昼无夜,度日如年,这刻骨相思是够受的。如此心境,自然感觉不到一丝春意,所以临夜东风吹来,比萧瑟凄冷的秋风更不堪忍受了。这是当日离别的情景,也是梦中的情景,同样也是此日梦醒时的情景。古人有暖然如春、凄然如秋的话,词人因离愁的浓重,他的主观感觉却把它倒转过来。语极警策。

 

  春夜风冷,是自然现象;加上人心凄寂,是心理现象,二者交织融会,酿成“东风临夜冷于秋”的萧瑟凄冷景象,而且这种氛围笼罩全篇,此为《浣溪沙》一调在结构上的得力之处。

 

  【作者介绍】

 

  吴文英(约1200~1260),字君特,号梦窗,晚年又号觉翁,四明(今浙江宁波)人。原出翁姓,后出嗣吴氏。与贾似道友善。《宋史》无传。一生未第,游幕终身,于苏、杭、越三地居留最久。并以苏州为中心,北上到过淮安、镇江,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、无锡惠山,及茹霅二溪。游踪所至,每有题咏。晚年一度客居越州,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,后“困踬以死”。有《梦窗词集》一部,存词三百四十余首,分四卷本与一卷本。其词作数量丰沃,风格雅致,多酬答、伤时与忆悼之作,号“词中李商隐”。

 

本文来源:http://www.8382288.com/xinqing/47951.html

上一篇:贺新郎刘克庄国脉微如缕|刘克庄贺新郎·九日|原文及翻译赏析
下一篇:[吴文英诗词]吴文英|霜叶飞·重九原文翻译及赏析

Copyright @ 2013 - 2018 说说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

说说大全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